南陽網網評:生而不養棄置不管 何為父母何為家
評論員:軒雪麟
近日,網上一條視頻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。一個8歲的女孩兒白血病治療之后,即將出院,卻被拋棄在醫院。住院期間,臨床的一位奶奶看不下去照顧了她20多天,孩子的哭泣引起了大家的重視。
該女孩兒的父親出車禍去世,賠償了107萬。母親改嫁拿走30萬。剩下的70多萬由女孩兒的奶奶拿著,一開始也給女孩兒看病,剛治療幾天,奶奶卻在孩子睡著后走了,8歲的孩子醒來之后崩潰不已。醫護人員無奈之下求助了相關部門。
8歲的孩子,因白血病備受折磨,還沒好好享受到父母的愛、家庭的溫暖就被拋棄了。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,很多父母為了孩子做了全職媽媽,或者奔波在外。現在的孩子很聰明,思想成熟的也早,對于父母所做的,他們也許說不明白,至少他們心理懂得什么是愛,什么是陪伴。但一些父母總覺得,我作為父母,給予孩子生命,他們就應該感激我,如果不是我養他,孩子如何長大?可有沒有誰問過那些被拋棄的孩子,他們真的愿意選擇這樣的父母嗎?生而不養,當初何必受生孩子的那個罪呢?
家是什么?是為我們遮風擋雨的避風港,是照亮我們前行的一盞明燈,是我們的精神家園。父母是什么,父母是一顆參天大樹,給我們擁抱、給我們力量,讓我們成長。如果你生了孩子,然后將他丟在一旁置之不理。你完成了生的義務,卻不肯擔起育的責任,這就是自私。如果僅僅因為孩子生下來有問題或者重大疾病而拋之棄之的話,那就更不配為人父母。
雖然很多地方還會有一些不平等的對待,例如“重男輕女”,例如“畸形兒”被拋棄,被拋棄的那一刻開始,孩子就會繞開安全感和被肯定,終身走上絕望和無助的“遠路”。一個孩子,無論他多么開朗樂觀,多么堅不可摧,可內心最深處,最在意的始終是父母對他的認可和接受,最害怕的永遠是父母拋棄和疏離。
筆者認為,作為父母,就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。無論是什么原因,逃避撫養孩子的社會責任,或許會得到一時的解脫,但有些東西始終會纏繞自己終生,最后終會追悔莫及。你用了多少心,付出了多少努力,給予孩子多少的愛、陪伴和教育,就會得到多大的回報,就像是大家口中經常說的“你養我小 我養你老”一樣。愿每一個孩子,都能得到父母的關愛,有一個快樂而美好的童年。
編輯:軒雪麟 校審:賈紅英 責任編輯:張中科 監審:黃術生
上一篇:南陽網網評|春潮涌動,改革繁榮
下一篇:生活與活著